风正扬帆逐浪行——淮北市加快工业新旧动能转换助推高质量发展纪实
2019-11-25 09:20:19 来源:

  

2009年,淮北市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二批32个资源枯竭城市之一。10年负重前行、10年不懈探索,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淮北市委、市政府瞄准高质量转型发展目标,坚持以优化产业结构为主攻方向,确立实施“中国碳谷·绿金淮北”战略和“一二三四五”总体发展思路,工业转型升级取得阶段性成效,探索出全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一条新路。在这段浴火重生的不平凡岁月洗礼下,这座转型城市,也从蹒跚起步的稚子成长为步履矫健的少年郎。

持续发力精准施策  推动工业转型升级

 淮北市委、市政府在推动工业转型升级上持续发力,先后印发实施《淮北市“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淮北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0年)》。同时,用政策助推企业转型发展,出台《促进新型工业化若干政策(暂行)》《支持“三重一创”建设若干政策(暂行)》等文件,设立1亿元新型工业化发展专项资金,发起设立20亿元新材料基金、10亿元陶铝产业发展基金、2.5亿元硅基新材料基金、1亿元天使基金,倾斜支持龙头企业做强做大、转型升级重大项目建设、各类试点示范和产品创新创优,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市级财政今年兑现促进新型工业化奖补资金5000多万元。在创优服务上,淮北市正在谋划出台促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更好地发挥政策引力,着力强基固本。研究龙头、成长、新建企业梯队培育措施,着力提升企业对工业即期增长贡献率。协调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加大清理拖欠民营中小企业账款力度,着力稳定企业预期。实行市领导联系企业制度,开展有市场、有订单、有潜力但暂时遇到困难、退规停产企业走访,切实解决企业融资、用工、市场、办证等问题。

2上海交通大学与淮北市联合成立陶铝新材料研究院.jpg

上海交通大学与淮北市联合成立陶铝新材料研究院

2019年前三季度,淮北市经济保持平稳运行,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较上半年提高0.5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与上半年持平,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五项指标增速分别超年初人代会目标0.8、1.4、1.1、0.5、1.1个百分点。

3、淮北食品工业博览会开幕.jpg

淮北食品工业博览会开幕

1至9月,淮北市第一产业同比增长3.1%,较上半年提高0.6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0.2个百分点,全省第9位,较上半年前移5位。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20.1%。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8%。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9.9亿元,同比增长11.1%。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5.2亿元,同比增长11.6%。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59216万美元,同比增长7.1%。其中,出口额53172万美元,增长2.98%;进口额6044万美元,增长64.7%。全市实现财政收入122.5亿元,同比增长9.4%;财政支出147.7亿元,增长16.9%。9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2596.4亿元,同比增长5.5%。前三季度,全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741元,同比增长8.5%;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48元,同比增长9.6%。

7、京信电子产销两旺.jpg

京信电子产销两旺

 随着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政策的落实,淮北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降本增效成效显著。9月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752家,实现利润101亿元,同比增长28.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9.8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3位。9月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成本同比下降13.1%。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0.1元,较去年同期减少2.22元。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5%,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为11.3%,亏损企业户数同比下降22.9%;亏损企业亏损额为7亿元,同比下降8.2%。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构建转型升级支撑

近年来,淮北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发展的主抓手,通过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构建转型升级支撑,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5、淮北煤焦化二期.jpg

淮北煤焦化二期

淮北市加快传统产业绿色改造步伐,进一步变“夕阳”产业为“朝阳”产业。其中,传统煤炭产业向现代煤化工产业迈进,做大做强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推动煤炭从工业燃料转变为化工原料,形成“煤—焦—化—电—材”循环经济模式,将煤炭“吃干榨净”,不断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进入今年四季度,落户安徽(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的优耐德引发剂、天成新材料、绿洲新材料、润岳新材料等重点项目开始陆续投入试生产,浓盐水处理、龙溪医药中间体、欧勒奋LAO、PAO暨氟新材料等项目加快建设,共同构建起淮北转型发展的新支撑。

8、新能源纯电动公交车.jpg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必须要有新思路,发展新产业。”淮北市委、市政府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加大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力度,全力引进产业链高端和技术密集型企业,推动集群发展、智能转型和绿色提升,为淮北发展聚焦新动能。通过大力培育发展铝基、碳基、硅基、生物基和高端装备制造、大数据等“四基一高一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引进相邦陶铝新材料、金龙电子、卓泰化工、完美生物等多个“世界第一”“世界领先”的技术和企业。其中与上海交大合作开发的陶铝新材料,被列入国家首批新材料产业目录,与中国商飞、中铝集团、上汽集团、江淮汽车等合作加快推进,在航空材料、汽车轻量化等领域应用研发取得重大进展;一期年产50万只活塞全自动生产线建成投产,二期四条全自动生产线即将投入使用,达产后可实现年产300万只高性能活塞、150万套汽车零部件,产业化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淮北市引进上海申能集团投资54亿元建设平山电厂二期135万千瓦新型高效发电机组,每发一度电仅耗煤251克,为全球绿色燃煤发电的标杆,是国家示范工程,目前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明年下半年可并网发电,将成为经济新增长极。

6、美信铝业高精铝板带生产车间 .jpg

美信铝业高精铝板带生产车间

 在培育新动能的同时,淮北市聚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制定实施《关于加快处置“僵尸企业”的意见(试行)》,坚持兼并重组一批、集中收购一批、破产清算一批,优化要素资源配置,腾出转型发展空间,今年已处置“僵尸企业”92家,盘活土地6473亩。谋划推出《关于支持建设和使用标准化厂房的意见(试行)》,推进土地集约、企业集聚、产业集群,市高新区5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已建成正在精准招商。1至9月,淮北市不断加快项目推进,全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50.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02.1亿元,同比增长22.5%,占年度计划的93.5%。新开工项目191个,开工率90%;71个项目实现竣工投产;康养小镇、淮北职教园区配套服务项目、港利地产等23个储备项目转化开工。

淮北市为打造完整的区域产业体系,紧紧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机遇,主动寻求同沪苏浙关联产业和重大企业合作,上海电气、上海华谊、上海浦发、上海均瑶集团,浙江金龙电子、浙江传化和浙江华孚时尚纺织小镇,江苏康美绿筑绿色建材产业园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大企业、好项目先后落户淮北,为淮北市加快实现高质量转型崛起注入了强劲动力。

坚定推进“五大制造”  新使命开启新征程

近年来,淮北市改革品牌越来越靓、发展后劲越来越足、干事创业状态越来越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淮北市始终瞄准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大平台,坚定推进“五大制造”,一批投资规模大、经济效益好、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纷至沓来。

1、陶铝新材料淮北院士工作站揭牌.jpg

陶铝新材料淮北院士工作站揭牌

 实施高端制造行动。通过育龙头、抓项目、攻技术创新,培育高端制造。淮北市与中国商飞、中国铝业、上海交大共同推进陶铝新材料产业化发展,合作开展的C919大飞机地板支撑梁、飞机蒙皮和全陶铝舱段等研制工作进展顺利。实施智能制造行动。推进机器换人、设备换芯、生产换线,鼓励“企业上云”,邀请工信部专家为重点企业提供智能制造诊断服务,投资5亿元建设东华软件(淮北)中小企业云服务智慧产业园,加快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全市成功创建省级智能工厂2家、数字化车间6个,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国家级1家、省级30家,龙波电气高性能断路器获批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实施精品制造行动。鼓励支持制造业企业弘扬精品精致的“工匠精神”,不断研新品、出优品、造精品。华孚时尚跻身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科宝生物上榜工信部第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省级“专精特新”企业、企业技术中心分别增至89家和43个,安徽“工业精品”、名牌产品、新产品和首台套重大装备产品31个。实施绿色低碳发展行动。出台《淮北市节能环保“五个一”提升行动实施意见》,制定市级绿色工厂认定和管理办法,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打造一批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安徽理士电源等3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绿色工厂,临涣焦化股份等4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绿色工厂,39个项目(企业、产品、技术)列入全省工业领域节能环保产业“五个一百”推介目录。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引导支持企业延伸服务链条,开展个性化定制服务、网络精准营销等活动,从主要提供产品向提供产品和服务转变,形成新的发展优势。口子酒业、临涣焦化入选安徽省制造业综合实力50强,曦强乳业、淮北工科获批省第二批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5家企业获批省级工业设计中心。

9、平山电厂.jpg

平山电厂

风正扬帆正当时,奋楫中流逐浪行。面对“着力打造苏鲁豫皖四省交汇区域开放创新新高地,成为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样板区”的新使命,淮北市将深入落实新发展理念,强化创新驱动、改革推动、融合带动、项目拉动,扎实推进制造强市建设,推动全市工业高起点谋划、高质量发展,在数量向质量转变中奋力实现淮北工业做大做强做优。着力稳增长夯实转型基础。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突出龙头企业培育,推进“专精特新”发展,促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挂牌、股上市”,培育“领军企业”、“单项冠军”和“配套专家”,构建大中小企业梯次发展格局。落实降成本政策,推进企业精益生产、技术和管理创新,促进降本增效。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常态化开展“四送一服”活动,厘清企业诉求,精准帮扶企业发展。着力促创新提升发展动能。聚焦“四基一高一大”主攻方向,推动强化技术和产业、平台和企业、金融和资本、制度和政策支撑体系,重点推进陶铝航空新材料生产基地和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建设,在抓项目、育企业、延链条中,加速陶铝新材料产业化,延伸“四基一高一大”产业链条,力争早日实现爆发式增长,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着力补短板优化产业体系。高起点、大规模持续推进新一轮技术改造,运用智能技术改造升级传统产业生产工艺、制造流程、管理系统和服务体系,推进产业高端、技术高新、模式高智、产品高质、企业高效。围绕延链、补链、强链,优化产业布局,完善园区功能配套,引导县区围绕产业定位精准抓招商、引进好项目,做大做优产业集群。着力转方式推动质效变革。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 推进“企业上云”,重点突破工业机器人、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等关键技术装备运用,推进互联网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积极培育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等智能制造模式。坚持标准引领、品牌带动,每年筛选培育一批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推动“品牌升级”、“品质革命”。加快构建工业设计创新服务体系,加速制造与服务的系统集成与融合,促进“好设计”转化为“好产品”、“制造+销售”转向“制造+服务”、“产品+服务”。加强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深入开展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创建工作,争取再打造一批国家级和省级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产品,推动全市工业实现绿色化发展。着力聚合力强化发展支撑。聚焦转型升级,用足用活支持制造业转型发展系列政策,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企业和重点项目的支持,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高质量发展。聚焦制造强市建设,集聚发展合力,确保转型有亮点、突破见实效。

让群众过上好日子,这既是转型升级的初心,也是终极目标。10年,从蹒跚起步到步履矫健,淮北人一路走来坚定果敢、自信从容。未来,淮北人民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开启新的创业新的长征,以大胸怀、大气魄和大担当,开辟转型升级新境界。

祝海洋 范为民 通讯员 杨聪聪 吴永生 

(照片摄影 岳建文、万善朝、高墨翰,由淮北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提供)

 

 

责编:王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