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安徽省合肥市大兴镇各社区,有这样一群“挎包客”,每天穿梭在楼道楼栋之间,用自己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为社区的精细化管理贡献力量,让群众享受到“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的便利,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红色网格员”!
现年51岁的杨晓银是一名退休职工,自今年4月起开始身兼社区红色网格员,到现在已经整整三个月了。
新海家园C区是大兴镇回迁小区,共7个网格,总人口4666人,流动人口1577人,杨晓银所负责的网格户数是最多的。每天早上,和其他网格员一样,杨晓银会早早赶到社区与所属网格责任人对接前日工作,开始一天新的工作。
“有人吗?您好!我是12栋的网格员,我来作一下户况登记。”杨晓银一边敲门一边说。对网格内人员信息进行采集,沟通并反馈居民诉求建议,记录“民情日志”,调处矛盾纠纷,宣传政策法规,走访网格内困难家庭、老弱孤寡人员,监督环境卫生、违法建设、物业服务情况,是杨晓银每天都要做的工作内容。
社区居民朱克金是杨晓银重点关注的对象之一,朱克金因偏瘫,日常生活都要靠老伴照料,儿女不在身边。自杨晓银成为网格员以后,每天都要去他家中看望一次。

杨晓银说,像朱克金家这种特殊户,她所负责的网格里还有7家,大多是空巢老人、残疾人家庭,现在,这些家庭是杨晓银每天下网格必走访的对象。此外,杨晓银每天都在网格内巡查,及时发现并清理乱堆放的垃圾、电梯小广告、楼道乱停放的电瓶车等。每天巡查完毕、解决好问题,大半天都过去了,一天往往有一大半时间都在外面。但让杨晓银欣慰的是,网格里居民大都认识她,且大都能理解、支持她的工作。
如今,居民一提到杨晓银都连声称赞:“杨大姐干事认真负责,有什么问题找到她,很快就能解决,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忙的,在网格微信群里一喊就到,社区搞网格化管理真不错。”
裕兴苑小区的广场上格外热闹,远远望去一群人围坐在一张石桌前,似乎在商量着什么,走近一看,是社区的红色网格员老王在了解小区情况。
老王全名王孝周,是钢南社区第三党支部的支部书记,也是裕兴苑小区红色网格员,每天他都会跟其他网格员在这张方桌前集合、议事、讨论,召集广场上的老党员、小区居民,询问他们的家长里短,或者了解小区内哪家哪户有无困难,有无特殊情况。
小区广场是人员密集且收集信息最方便的地方,网格员每天一次碰头,将自己一天收集到的信息和问题相互之间通报一遍,这样可以更好的了解民情,了解民生,他们形象地称这为“方桌会议”。
前一段时间周,老王在“方桌会议”上得知居民罗大哥被查出直肠癌,一家人听到消息就像天塌下来一样,罗大哥要看病,家里还有两个孩子要上学,如果所有担子都落在妻子肩上,未来的日子可想而知。在得知这样的情况下,老王立马来社区将这个情况诉说了一遍,社区对这一家子的情况也记录在册,将罗大哥一家作为重点救助对象。此后,老王三番五次上门看望,希望可以尽他所能为困难群体做一点事。
为扎实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大兴镇在试点小区的居民中,选聘一批素质好、责任心强、热心公益事业的“红色网格员”,作为社区网格化治理的延伸。红色网格员密切了党群感情,调动了居民群众的智慧,也让社区干部变得耳聪目明,做到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也正是有了这一支“红色网格员”的努力,才使得很多问题和矛盾得以化解在萌芽状态。(汤玲、唐海川)
责任编辑:杨力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