砀山县供电公司:阳光灿烂时 带电作业忙
2019-07-09 12:58:57 来源:
        带电作业是保障电力供应连续性和可靠性的有效手段。带电作业员工更是经过层层选拔、严格考核、专业培训等系列过程打造的专业队伍。他们身穿黄色的马甲、头戴黄色的安全帽,活跃在设备消缺、新设备投运、应急保电等各类电力作业现场。对外展示的是他们超酷的形象,背后却是不为人知的艰辛付出。7月7日,早上6点钟,笔者被闹铃声惊醒。匆忙的洗漱后,带上设备,开始了一天的带电作业“体验”之旅。

        起个大早,未必赶个晚集

        早上6点钟30分左右,到达砀山县供电公司带电作业班,员工张磊、王作敏、常京奇、朱凯、刘明龙五人已经做好准备工作。

         “现在天气热了,我们能不能趁着早晨凉爽的时机开始工作?”看着手机上预报今天最高气温将达36摄氏度时,赶赴现场的路上,我和张磊聊了起来。“只要有任务,我们基本上是早晨6点钟人员全部到位,检查安全工器具并做好各类准备工作。由于带电作业的特殊性,天蒙蒙亮、太阳没有升起来之前严禁工作,因为这段时间空气中的湿度比较大,高于80%,容易造成放电现象,不能满足带电作业的条件……”张磊笑着和我这个“门外汉”解释说。

        当天,共计6个作业现场,两处贫困村电网改造工程投运、两处线路带电断开引线、两处客户工程投运。

        “昨天查看现场和路况时一切正常,怪我没有考虑全面。”张磊有些自责。按照计划,早上8点钟前能准时赶到现场。没想到,遇到省道砀丰路修路,造成车辆拥堵,路上耽误了一个多小时。

        三层手套一个都不能少

        9点钟,到达第一个作业现场——周寨镇10千伏解楼105线路孙庄支线9号杆新建吕河涯台区带电接入现场。按照工作流程,在整理好安全工器具、装设围栏、召开班前会等工作后,王作敏、朱凯两人负责带电作业,常京奇负责地面协助,刘明龙专职监护,现场工作整洁有序。

        “天气那么热,你怎么戴那么多层手套?工作起来方便吗?”看着朱凯在穿好绝缘服后,里三层外三层的戴了几层手套,我的好奇心来了。

        “你看,第一层劳保手套能吸汗和防止工作期间手掌和手指打滑;第二次手套的作用是绝缘;第三层是羊皮手套,能有效保护绑扎扎线、剥导线等工作的过程中刺破绝缘手套,这些手套一个都不能少。”朱凯耐心的解说。

        三层手套加上黄色的绝缘服,他们在工作之前就要把自己进行四层的安全防护。这时,室外温度上升为33摄氏度。随着带电作业车的绝缘斗臂缓缓升空,工作开始了。半个小时后,工作结束。王作敏、朱凯走出绝缘斗臂,脱掉厚重的绝缘服和三层手套,脸颊发红,第一层劳保手套水洗一般。

        工作服干湿交替

        笔者计算了下他们在绝缘斗臂上的工作时间为20分钟,汗水已经不能用“挥汗如雨”来描述,因为,他们俩的裤脚滴着水。10点20,经过短暂的半个小时,到达下一个作业现场后,我看到正在准备穿绝缘服的王作敏、朱凯俩人的后背是干的,泛白的汗渍闪着光。

        “每次都是这样循环,工作服一会就晒干,穿上绝缘服就被打湿。今天的工作任务和作业现场都比较节省时间和精力,如果是遇到更换跌落保险、导线等这些工作任务时,在空中的时间一般都在一个小时左右。”王作敏用袖口擦着脸颊的汗水,乐观的说道。

        由于带电作业的特殊性,绝缘服都是密不透风的,排出的汗水只能靠自然风干。穿上绝缘服,身体所承受的温度要比环境温度至少高出10摄氏度以上。遇到复杂的作业任务,中间要进行补水,主要是防止身体脱水导致中暑。以至于,遇到工作任务繁重时,他们只能交替进行工作。

        当天最后一个工作任务结束时,时钟定格19点。从早晨6点40分出发至19点工作结束,带电作业车行程120公里,负责带电作业的王作敏、朱凯两人每人喝了10瓶水,衣服干湿交替10次。迎峰度夏以来,带电作业人员开展带电作业22次,减少835停电时户数,多送电量102883千瓦时。(张闯) 
 
责任编辑:杨力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