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国元农业保险当好农民“保护伞”
2019-06-06 14:00:52 来源:
       农业保险是专为农业生产者在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生产过程中,对遭受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疫病、疾病等保险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保障的一种保险。开展农业保险是党和政府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健全农业风险管理制度、加大农业投入、维护农民利益的一项重要措施。安徽国元保险是安徽省委省政府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做好安徽农业保险、扶持“三农”工作专门成立的一家地方法人保险机构。滁州市自2008年成立国元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滁州中心支公司,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十多年来,全市农业保险从零起步到目前为止,先后承保了小麦、水稻、能繁母猪、育肥猪、林木火灾、水稻种植天气指数等30多个涉农保险品种。累计承保中央政策性保险水稻、小麦等9300多万亩、林木火灾近10万亩、养殖业能繁母猪、育肥猪等195万头,为全市950万(次)农户提供了320多亿元的风险保障,向420万(次)农户支付12多亿元的保险赔款,单户最高赔付达84万元。

       今年以来,国元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滁州中心支公司为了尽可能减轻农民因灾损失,最大程度保障投保农户利益,按照市、县农险办工作要求,采取多项措施,做实做细防灾减损工作,面对已发生的灾情,做到科学查勘定损,精准理赔到户,解除参保农民的后顾之忧,当好农民的“保护伞”。2019年承保午季作物面积449万亩,为14.6万农户提供了16.5亿元的保险保障。

       宣传工作深入到位。邀请农委农业专家对员工进行培训。各县级公司邀请7名当地农委农业专家,召开了7次驻点员(公司一线员工)午季作物防灾减损培训,学习防灾减损知识,获取最新预防灾情的信息。深入乡镇集市和田间地头,发放宣传材料,宣讲农保知识。

       防灾工作措施到位。时刻关注农业气象,告知农户预防灾害。我司要求员工每天关注农业气象信息,针对可能对农作物产生影响的气候,提前以微信、短信、电话的形式通知农户,便于农户做好灾情预防,今年一月份至今公司累积发出5000余条防灾减损信息通知。并且要求员工每周至少三天驻扎在农村,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给农户提出防灾减损建议。同时还建立了有农业气象专家、勘查员、农保户参加的农业保险工作群,定期发布政策和交流工作信息,将防灾减灾服务前置化。

       查勘定损理赔到位。实行科学查勘定损,将农业保险政策落到实处。虽然今年小麦种植总体形势较好,但通过驻扎在农村的员工调查了解发现,4月到5月底期间,滁州市有效降雨偏少,部分岗坡、缺水地区持续干旱,导致处于生长期的小麦受到影响,灌浆不足、结实率低、千粒重下降,并有早衰现象。由此将造成部分村组田块减产。市公司一把手和分管领导亲自前往灾情一线,调研受灾情况。与此同时,各县级公司邀请农委农业专家、乡镇村相关人员与驻点员组成联合查勘小组进行全面查勘。坚持“查勘到村,定损到户”的原则,对于受灾报案的行政村,抽取三个村民组的田块进行抽样查勘定损;对于单独出单的种植大户,实行查勘到户,及时定损。公司在查勘定损上使用理论测产法、经验目测法、GPS圈田等科学查勘定损技术对受灾田块进行查勘,并使用公司自主开发的软件对查勘定损过程进行科学记录。认真召开查勘定损分析会,进一步核实受灾农户情况,坚决贯彻执行“农业保险条例”及相关的文件精神,尊重事实,做到“不惜赔、不拖赔、不乱赔”,精准理赔到户,确保参保农户的利益得到保障,最大程度地减轻参保受灾农户的损失。截至目前公司对投保的770个行政村、2999个种植大户基本已查勘结束,初步统计今年午季全市达到受灾且达到起赔点的田块面积约为50万亩,预计理赔金额约为3500万元左右。

       当好农业、农民的“保护伞”,帮助参保农户提高降灾减灾和灾后恢复生产,国元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滁州中心支公司充分发挥了政府政策性农业保险“减振器、稳压阀”的作用,赢得了党委政府放心,解除了广大农保户的担心。(记者 陈义山)
 
责任编辑:杨力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