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六安市金安区以“一引擎三动能”为框架,坚持党建引领,突出人居环境整治、乡风文明培育、稳岗就业增收,多渠道多途径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成效明显。
打造乡村振兴“红色引擎”。强化党建引领,积极探索资源开发、资产运营、服务创收等增收方式,大力发展新型村级集体经济,压实区乡村三级工作责任,分类确定发展目标和计划进度,构建“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量力而行、分布推进”的发展格局。加大乡村干部的培训力度,重点加强村党组织书记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通过“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把课堂设在项目一线、工作现场,帮助村书记观现状、识机遇、找路径,提高抓发展的能力,着力锻造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发展村集体经济干部队伍,截至去年底,全区集体经济收入超50万元的经济强村已达103个。
激活乡村振兴“绿色动能”。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机制,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分类推进农村户厕改造提升,高质量完成3000户以上改厕任务。持续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垃圾治理、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完成25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5个乡镇政府驻地污水处理设施提质增效、9个行政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3条黑臭水体治理任务。新建省级中心村17个。持续开展“最美村庄”“最美庭院”创建评比,通过以奖代补形式建设100个左右美丽宜居自然村庄,串点成片打造“精品农旅示范带”“创新经济发展示范带”“创新特色农耕示范区”。
赋能文明乡风“精神动能”。广泛开展“乡村名嘴说”系列活动,重点推进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道德模范评选等活动。结合文明村镇建设,每个乡镇街至少选择一个村示范推广“积分制”工作。深入开展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细化村规民约,出台约束性措施,建立完善移风易俗落实机制,进一步健全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妇女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组织,充分发挥“一约四会”引领作用,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
释放就业增收“内生动能”。实施脱贫人口稳定就业提升行动,通过特色产业带动就业、帮扶车间吸纳就业、支持自主创业、外出务工、灵活就业等方式,促进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加强与上海市松江区对接、合作,推动脱贫人口输出就业。加强就业帮扶车间动态管理,保持就业帮扶车间数量及带动脱贫人口就业数量稳中有升。加大财政资金补助力度,大力开发乡村公益岗位,力争全年乡村公益岗开发不少于2500个,让无法离乡、无业可扶的脱贫人口及监测对象实现就近就业,全区已为脱贫户开发公益性岗位5776个,实现每人年增收0.54万元。(方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