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六安市金安区通过“红黄绿”三色管理,切实规范从入口到出口全生命周期的经营性扶贫资产管理,实现经营性资产保值增值。全区经营性资产2022年实现收益4603.9万元,收益率达10.1%,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保障。
强化排查,确保资产安全。针对部分经营性资产收益率偏低、运营存在风险等多种因素,乡镇街每季度对经营性资产开展清查核查,区级建立并完善经营性资产管理台账,强化对项目资产实施和运营过程的管控。对资产运营状况从“运营合宜”“收益合理”“分配合规”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按“红、黄、绿”三色进行亮灯预警,多渠道盘活经营性资产,确保收益率达到要求,2022年经营性资产实现收益4603.9万元,收益率达10.1%。
强化管理,明确主体责任。区直行业主管部门、乡镇和村分别明确各自责任和具体任务,落细责任清单、落实任务清单、落地考核清单,对亮“红灯”和长期“黄灯”的重点资产项目实行挂牌督战。将经营性资产后续管理工作作为全区乡村振兴实绩考核重要内容,对因履职不到位,导致资产流失或长期没有发生效益闲置的,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强化运营,确保资产收益。通过利益联结机制,进一步发挥经营性资产带动农户增收,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作用,确保经营性资产保值增值,实现收益最大化。对收益分配使用情况进行公开,避免简单发钱发物、一分了之,实现分配合理化,收益分配用于对低收入脱贫户实行差异化分配、可用于开发公益岗位解决弱劳力、半劳力群体就地就近就业直接增收、可用于发展村内小型级公益事业、可用于发展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等方面。
强化处置,防止资产损失。区乡村振兴局会同区财政局、区农业农村局,全面排查梳理2013-2022年全区村级扶贫项目资产在后续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聚焦摸清资产底数、区分资产类型、界定资产权属、落实管护责任、规范收益分配、严格资产处置等重点环节,深入开展检视自查,对确需处置的扶贫资产,按照“村申请、乡审核、区审批”的程序处置开展,规范开展资产处置,实现处置规范化。(方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