濉溪县人社局:用“活”乡村公益性岗位 走好“暖心服务”新路径
2023-04-10 14:57:01 来源:
濉溪县将乡村公益性岗位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举措来抓,充分发挥“稳就业、托底线、救急难”的作用,2023年以来,濉溪县通过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解决了5496位脱贫人口(含监测户)就业难的问题,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精确人岗匹配,促进脱贫人口增收。各村立足实际,根据申请乡村公益性岗位脱贫劳动力的自身特点和劳动能力,用“活”乡村公益性岗位,合理安置脱贫劳动力,进一步激发脱贫群众内生动力,变“输血”为“造血”,以乡村公益性岗位带动脱贫群众持续增收,不断提高脱贫群众生活水平,提高了脱贫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孙疃镇尤沟村的刘某夫妻二人患有残疾,且需要长期服药稳固病情,家里还有在上学的孩子需要照顾。在通过识别程序被认定为监测对象(突发严重困难户)后,社保信息员及时上门宣传了乡村公益性岗位等一系列稳岗就业政策。由于家庭的特殊情况,虽然有一定的劳动能力,但是无法外出务工,同时考虑到考虑了村里面保洁人员匮乏,帮助其申报了乡村公益性岗位。目前,乡村公益性岗位不仅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给了他们一份稳妥的保障,更是缓解了当前村里面人居环境整治的压力。目前,孙疃镇像刘某这样的乡村公益性岗位共有465名,60岁以下的有281名、60岁及以上的有184名。极大地帮助了因各种原因无法外出务工但是仍有就业意愿、就业能力的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增加了他们的收入,解决了他们的就业难题。
 
提升人员素质,助力人居环境整治。把乡村公益性岗位与人居环境整治相结合,以优化村容户貌,开发了大量保洁、护林、护路等岗位,清理房前屋后生活垃圾、柴草杂物。破解了村容村貌及生态环境管护不到位等问题,有效弥补了农村环境卫生无人清扫的空白,极大的减轻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工作压力,改善了濉溪县农村人居环境。临涣镇四里村通过乡村公益性岗位中卫生保洁员、道路养护员、巡河护水员等岗位的开发,深入开展“三清三拆+”环境整治、乡村风貌改造行动,强化农房管控,按照建设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游园、小公园“五园”要求,努力在塑造乡村之“形”上下功夫,深挖乡村文化的“魂”,打造示范村屯,以点连线,以线带面,极大改善了全村容貌,村中井然有序,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也向美丽乡村建设跨进了一大步。
 
参与乡村治理,改善乡村精神风貌。乡村公益性岗位人员通过参与乡村治理工作,有效发挥了对党员干部的引领示范作用和对群众的教育引导作用,形成了“党建+”“乡村振兴+”等方式全面推进乡村治理水平的良好氛围。并且通过乡村公益性岗位人员在相关工作中的努力工作,进一步激发了广大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内生动力和改善人居环境的责任意识,实现了村庄环境的长效“保鲜”的同时,不断推进乡村治理工作迈上新台阶。临涣镇沈桥村的单凤玲是乡村公益性岗的一名工作人员,同时也是沈桥村老年协会的成员之一。她不仅要当好“卫生服务员”,还要当好“宣传员”“调解员”以及“监督员”。“党的政策真是好,咱可不能来胡搞;刹歪风,树正气,群众心里真满意……”原汁原味的乡音,通俗易懂的内容,抑扬顿挫的韵律,“红马甲一穿,我是网格员”,现在沈桥村老年协会还多了一个新称号——“人居环境网格宣传员”。“我们每天都能在家里听到腰鼓队敲锣打鼓地宣传”沈桥村村民说,“不光是敲大锣,唱大戏,他们还带着我们一起干呢”年长的乡村公益岗宣传,年轻的乡村公益岗带头干,虽是“旧配置”,却有“新成效”。在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下,村民们打扫卫生自然自觉。现在的沈桥村从以往的“脏、乱、差”,变成了临涣镇的“门面”,这不仅是乡村公益性岗的努力,更是全村人的行动表彰。(房珺 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