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六安市金安区以提高行政效能为抓手,通过“构”体系、“谋”思路、“强”走访、“克”难题、“促”长效,释放乡村振兴新活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
“构”体系,凝聚强大合力。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建立区级领导联系乡村制度,每位区领导定点联系1个乡镇、2个村和2户监测户。区级向68个出列村、2个示范村、1个重点推进村共派驻工作队71支,选派驻村干部156名,目前全区现有驻村帮扶干部7000多名,全面落实帮扶责任,同时优化调整出台衔接文件39个,确保政策延续性。
“谋”思路,发展乡村产业。紧紧围绕省“两强一增”和市“6969”产业提质增效工程,聚焦金安脆桃、稻虾共养、特色蔬菜、皖西白鹅四大主导产业,以及茶叶、中药材、麻黄鸡、霍寿黑猪和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全产业链谋划具有金安特色的农业主导产业。2022年财政衔接资金投入1.1亿元,发展到乡到村产业项目34个,同比增加1229万元;已谋划2023年超过400万元的产业项目22个共1.246亿元,超过1000万元的产业项目7个共2.05亿元,通过做强做大特色产业发展,有效带动周边农户、脱贫户等群体增收、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强”走访,落实监测排查。聚焦户家庭收支、“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措施落实等方面,组织和动员基层干部、驻村工作队员、帮扶联系人以及村组网格员等,坚持“户户清、项项核”的原则,先后开展两轮排查。第一轮排查共排查农户18万户,发现问题2152条,有效制定整改措施2772条。第二轮排查突出重点地区,重点群体,重点问题,通过两轮走访监测排查,综合分析研判,实施分类施策,完善帮扶机制,确保各项帮扶措施落到实处。
“克”难题,推进乡村建设。今年继续实施“四好农村路”工程,投入资金1亿元,实施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工程63.3公里、公路养护提升工程162公里。投入衔接资金1200万元,对12个乡镇部分区域输水管网进行补差补缺,对部分水厂、加压站设备进行更新改造,全面提升农村地区供水能力和质量。深入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巩固提升工程,投入7697万元,新改建台区58台,改建线路129公里,配套低压线路140公里,整改户表2390户。
“促”长效,加强乡村治理。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专项整治,开展“最美村庄”“最美庭院”评比,通过借鉴典型、整治难点、打造亮点,做到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全面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将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内容,以村规民约来规范村民行为准则,引导村民做文明人、行文明事。常态化开展农村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持续整治“村霸”等突出问题,充分利用宣传标语、横幅、喇叭,全力做好普及宣传工作。(方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