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代赈是助力农民增收、提高技能的一项重要举措。今年以来,六安市金安区把以工代赈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衔接的抓手,促进更多农村劳动力就地就业增收,进一步激发脱贫人口增收致富内生动力。
强化组织领导。区级成立以工代赈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区以工代赈工作规划、综合协调、项目实施、监督检查等工作。各乡镇成立了以工代赈工作专班,乡镇主要负责人任班长,形成上下联动的组织领导体系。区发改委牵头召集区财政、交通、水利、文旅、林业等部门和有关乡镇,定期召开以工代赈工作专题会议。同时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根据实际进展,及时召开以工代赈项目推进会,加强上级会议精神传达、最新政策解读以及项目调度、监督检查,及时纠偏纠差,推动项目规范实施,确保按时保质完成。
强化宣传培训。针对上级组织召开的以工代赈工作业务培训会、视频推进会和现场观摩交流活动,积极组织区直行业部门、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项目可研报告编制单位业务骨干参加,以进一步扩大培训效果。同时针对最新会议精神和上级出台的政策,加强政策宣讲解读和培训,进一步提高全区以工代赈工作人员的政策理解力和执行力,确保有关人员熟悉并掌握以工代赈政策内涵、项目的特殊要求、如何组织实施等。
强化监督检查。区级组织对今年以工代赈项目开展全覆盖全流程监督检查,建立常态化监督检查机制。通过召开座谈会、查阅档案资料、实地走访和电话访谈等方式,了解项目实际进展,重点了解务工组织、劳务报酬发放、技能培训等政策落实情况,核实项目实施过程中发动并组织当地群众务工、发放劳务报酬、开展技能培训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及时发现项目前期、项目建设、验收和后续管护等各环节存在的问题和偏差,并督促有关乡镇抓好整改落实。
强化带动成效。充分发挥以工代赈政策功能作用,优化项目组织实施方式,以东桥镇段新街村兴和大塘渠道整治项目为切入点,投资衔接资金228万元,整治沟渠1497m,修建双孔管涵桥5座,埋设农田排水涵管133节;项目吸纳了65名群众参与务工,其中脱贫人口20人、低保户3人、特困供养户1人;发放劳务报酬 50.45万元,带动人均增收 5000余元,劳务报酬占项目资金的22.1%。(方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