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六安市金安区坚持把项目库建设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举措,在项目谋划、审批、验收和资产管理等关键环节,强化各部门协同合作,助力乡村振兴“加速跑”。
超前谋划,确保项目入库精准。对项目库建设,区乡村振兴局联合区农业农村局等区直部门对入库项目多次论证,反复研判。深入乡镇实地察看,紧紧围绕省“两强一增”和市“138+N”“6969”产业提质增效工程,在稳定粮食生产基础上,聚焦金安脆桃、稻虾共养、特色蔬菜、皖西白鹅四大主导产业,以及茶叶、中药材、麻黄鸡、霍寿黑猪和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集中资金、项目、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投入,做大做强金安特色农业品牌,推动特色产业的绿色健康发展。
协同联动,确保项目审批规范。区乡村振兴领导组对产业项目的资金分配、拨付、使用合规性负责,在项目计划下达同时,批复项目绩效目标;在实施过程中,加大项目资金使用的监督、调度力度。同时,牵头组织财政、审计等部门专业人员现场指导,对项目的招标合同、验收报告、结算审核、资金拨付使用等全周期进行诊断把关,确保衔接资金使用更精准、项目推进更快捷,充分发挥衔接资金效益。
高效验收,确保资金拨付及时。为进一步规范衔接资金项目验收工作,区农业农村局、区乡村振兴局、区财政局、区委组织部联合出台产业项目验收实施方案,逐级提交验收申请。按照谁审批谁验收原则,采取“实地看、当面核、入户访”的方式对项目现场、程序资料、联农带农机制等逐条逐项目严格验收,对达不到验收标准的项目坚决不予通过,并限期整改,确保项目实施程序规范、质量过硬、绩效明显。
规范管理,确保资产发挥效益。为切实加强扶贫资产长效管理,促进产业项目长期健康运营、收益分配长效合理,区委区政府明确由区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共同牵头,负责指导各乡镇街设立农村公共设施管理工作站。按不少于3人配置,落实经费保障,统筹协调区域内扶贫资产登记确权管理工作,加强运行(营)监管,架起了资产受益者和确权主体之间桥梁,解决了扶贫资产“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的问题,实现了扶贫资产管住不流失、管活提效益目标,提升了资产经营管理水平。(方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