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安区:构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长效机制
2022-08-16 11:20:37 来源:
近年来,六安市金安区以加强运作、构建体系、落实经费、明确内容、严格考核“五大举措”,构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长效机制,成效显现。
 
加强运作,解决“有人管”的问题。坚持“谁受益、谁管护”原则,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购买服务等方式,落实管护责任主体,确保资产持续发挥作用。依法签订合同,明确管护责任和收益情况,确保资产保值增值并长期发挥效益;同时将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管护纳入村规民约,组织开展文明农户、卫生家庭、美丽庭院、人居环境“红黑榜”等评比活动,充分发动群众参与项目管护。
 
构建体系,解决“谁来管”的问题。全区16个乡镇设立农村公共设施管理工作站,负责协助乡镇做好工作。落实村书记作为村级公益性资产管护第一责任人,村级公益岗为具体责任人,明确区城管局为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全区农村公共设施管护的指导、督查、考核工作,每日按计划对维养管护项目实施作业,安排专业队伍和现场维养管护人员合力处理,确保农村基础设施管得下、管到位。
 
落实经费,解决“有钱管”的问题。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整体工作,区财政局牵头组织,积极探索制定资金保障机制实施方案,明确区、镇、村三级工作职责,统筹省级资金、区级财政配套资金、相关部门专项资金、镇村资金等,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公益性设施由政府和村组织来管护,经营性设施采取市场化方式,由运营企业或委托第三方管护,市场化运营的设施坚持“谁承包、谁管护”,建立“维护+项目”双渠道资金管理机制。
 
明确内容,解决“管什么”的问题。全区现有已建成农村道路3870.66公里,小型水库203座,农村供水管网3662.12公里,小型污水处理设施145个,公厕375座,路灯21899个,光伏电站356座,便民服务中心260个等,电力、通信、邮政设施全覆盖。按照“环境卫生干净、河塘水体洁净、道路安全畅通、公共设施完好、绿化养护到位”的管护标准,确保卫生整洁、工程完好、设备运行正常、沟渠供排水通畅。
 
严格考核,解决“管得好”的问题。全区将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纳入各类乡村振兴监督检查重点内容,联合财政和行业主管部门开展常态化暗访调研,实地查看管理现状,帮助乡镇发现问题,推动解决问题,提升设施管理水平,对因履职不到位,导致设施损毁的,将对相关责任人追究问责。(方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