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品牌文化成为乡村振兴新样板
2022-04-11 14:49:29 来源:

      滁州市南谯区章广镇毗邻定远、肥东、全椒,史有“鸡鸣闻四县”之誉,是南谯区的西陲重镇。镇域面积209.5平方公里,10个村和1个街道社区,全镇户籍人口28010人。其中回族956人,回族居住较为集中在孟洼村,孟洼回族村是南谯区唯一的民族村。新石器时代就有文化遗存,汉代鼎、戈等器物出土,昭示着当时的文明。

      抗日战争期间,共产党中原局、苏皖省委,就在章广这片土地上运筹决胜,刘少奇、张云逸、徐海东、罗炳辉等革命先辈在这里组织过多次战役。
作为安徽省首批签约共建的体育特色小镇,章广镇五尖山里成功举办了“国际奥委会主席杯全国百城市自行车赛”滁州地区预赛和华东地区预赛。未来,这里将成为长三角地区户外运动小镇。

      以“红色章广、绿色海洋、边贸重镇、花果之乡、运动圣地、养生天堂”的品牌优势,以户外运动、休闲观光、研学旅游、民俗体验为主线,立足皖东、辐射苏皖大地。

      章广镇在上级宣传文化旅游部门的重视支持下,根据革命老区红色文化特点,结合乡村振兴建设,打造章广镇乡村春晚、智慧广电、红色文化旅游节、小伍说书、学文大鼓、农民电影院等特色文化品牌,开展系列文化活动。

      29届乡村春晚成为文化名片

      章广镇是革命老区,章广镇从1993年举办第一届乡村春晚开始,到2022年乡村春晚,已经连续举办了29届,成为全国举办乡村春晚时间最长、最连续性的乡镇。在文化系统流传着:“全国大包干发源地在小岗,解决物质生活;全国乡村春晚发源地在章广,解决精神文化生活。实现滁州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争取在2023年章广镇第30届前,把章广镇申报全国乡村春晚发源地申报成功。章广镇组织申报全国乡村春晚发源地领导小组,成立申报团队,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

      章广镇乡村春晚节目由章广镇文化站辅导村民自导自编自演,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群众参与度高。生动鲜活的表演,有板有眼的招式,让台下观众一会儿叫好,一会儿报以热烈的掌声,整个广场都沉浸在节日的喜庆氛围中。演出现场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活波可爱的孩童、青春靓丽的姑娘、活力四射的小伙、憨厚敦实的庄稼汉、略施粉黛的妇女,村民们自编自导自演的文艺节目创意独特,满溢着的乡土风情,让人对“村晚”刮目相看,平日里辛苦劳作的村民穿戏服、化浓妆变身舞台“主角”,争相表演自己的“拿手戏”。通过这种文化平台,村里打麻将、打牌等陋习少了,不仅增加了年味儿,带好了民风,而且焕发了生机活力,增强了全镇干部群众实施乡村振兴的信心和斗志。

      《安徽日报》在2013年2月7日头版刊发通讯《乡村春晚真有“范儿”》。在2018年2月11日4版头条刊发图片。2020年1月19日《安徽日报》客户端刊登《这里的乡村春晚不简单!连续举办27届,全国举办乡村春晚最早乡镇之一》。2020年1月21日中国文明网刊发《安徽滁州章广镇27年“村晚”成品牌、传递良好乡风民风》文章。2021年2月5日,安徽日报客户端刊登文章《线上村晚,喜庆不打折》。2021年2月5日《今日头条》刊登文章《滁州:南谯区章广镇举办第28届乡村春晚。2022年1月27日《安徽日报》刊登文章《线上村晚,把欢乐送到百姓指尖》予以报道。

      人民网、新华网、今日头条、学习强国、安徽电视台、《滁州日报》、滁州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也报道过章广镇举办29届乡村春晚情况,安徽文化馆还利用安徽公共文化云平台现场直播章广镇第28届、第29届线上乡村春晚整台晚会实况。

      打造“智慧章广” 引领乡村振兴

      滁州市南谯区章广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以“互联网+”思维统领全局,积极探索建设智慧农业小镇,推动信息技术在章广镇的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各环节的深度应用,推进管理数据化、服务在线化、经营网络化、生产智能化,打造“智慧章广”,引领乡村振兴,为章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内生动力。

      章广镇作为安徽省乡镇一级实施“智慧小镇”建设工程的一项工作创新,有效引领了乡村振兴,引起中央媒体特别关注。

      章广镇位于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西部,是四县交汇处著名的农副产品集散地和红色旅游教育基地。其“智慧小镇”建设是通过打造“1+1+10+N智慧章广平台”,设立乡镇数据中心,构建三张基本网络(通信网、互联网、物联网),通过分层建设,创造面向未来的智慧小镇系统框架。其中“1+1+10+N智慧章广平台”是“智慧小镇”建设的主要载体,它是以1个乡村大脑和1套运营体系为核心,共设置党的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林长制及秸秆焚烧、河长制及防汛、老弱救助、乡村文旅10大模块,通过合理布置摄像头和相关监测设备、导入基础数据和相关专业链接,把党建、森林防火、秸秆禁烧、防汛抗旱、乡风文明提升、社会治安管理、老年人生病救护、文明创建、大气质量监测、产业发展指导等功能汇聚于智慧小镇服务中心,探索“一站式”监测指挥调度、线上线下综合协调治理体系。相关工作人员可通过指挥中心大屏、电脑网站、微信公众号三种方式实时查看和监控全镇实况,从而全面提升政府监管、治理、服务和应急能力,形成章广政务服务特色。该系统平台实行一体化管理,具有扩展性和灵活性,即平台能力及应用是可成长、可扩充的,如相关系统模块可根据未来乡镇的实际工作情况进行调整和拓展,相关系统功能也可根据未来设备和技术的发展实现升级和延伸,从而真正实现现代信息化技术对小镇的全覆盖。

      创新“互联网+文化旅游”,打造乡村文旅服务系统。将位置服务加入到平台的旅游信息中,对章广的民宿、农家乐、旅游景区等各类旅游资源在搜索引擎和地图上推广,实现多客户端推广,扩大章广文化旅游休闲小镇知名度。开展丰富的网上文化活动。通过智慧平台展示宣传章广人民的美好生活,包括丰收场景、章广镇举办29届乡村春晚、小伍说书、学文大鼓等特色文化项目,同时开展全镇好人好事和美丽庭院、好婆婆好媳妇等相关评选,评选结果通过平台系统予以展示,彰显小镇特色文化,提升居民幸福感。为发展章广特色文化旅游打好基础。

      文化志愿者节目在文化节上展雄姿

      近几年,章广镇承办了滁州.章广红色文化旅游节(枫叶节)、(桃花节)、(玫瑰节)、(采桃节)、奥林匹克主席杯全国百城市自行车赛(滁州)预选赛和华东预选赛。在这么多的主题文化节上,章广镇文化站组织文化志愿者都编排的文艺节目。其作品多次被《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体育晨报》、《安徽日报》等新闻媒体报道。

      章广镇民间吹打乐属于市级非遗项目,2018年1月20日参加在浙江省龙泉市举办的全国乡村春晚大集演出,产生轰动效应,《中国新闻网》、《今日头条》等全国多家新闻媒体头版头条刊登图片和消息。还登上安徽剧院大舞台参加全省乡镇企业文艺汇演,荣获三等奖。荣获滁州市2020年首届民间吹灯乐一等奖。2020年12月4日章广镇民间吹打乐参加南京市浦口区全民终身学习周开幕式演出,被誉为滁宁融合发展的一面旗帜。

      探索农家书屋“小伍说书”、《学文大鼓》和农民电影院新模式

      为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鸦窝村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了农民电影院,举办了别开生面的《小伍说书》、《学文大鼓》等特色文化活动,让村民融入到积极健康的文化生活中,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开展。

      2019年1月,鸦窝村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筹资16万元改造办公楼建设了农民电影院,电影院每周五至周日晚上对群众开放,宣传党的各项惠民政策,播放滁州文明16条和滁州市民公约宣传视频、爱国主义教育影片以及庐剧、黄梅戏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让富裕起来的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充实,真正使农民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章广镇农民电影院满足农民这方面需求。章广镇鸦窝村建成了农民电影院,好让居住在鸦窝村和常山街道的农民,有一个求知、求乐的好去处。

      为了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新途径,2019年1月以来,章广镇文化站在鸦窝村创新农家书屋管理模式,开设“小伍说书”工作室,每周五晚上举办一次说书活动,从以前群众借书、读书转变成文化管理员说书、群众听书,群众愿意听,记得牢,因为现在农村在家的大多数是“三八、六一、七零部队”,就是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留守老人,他们识字少,看书难,通过说书,他们听得懂,容易接受。充分发挥乡村文化中心的作用,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  

      “小伍说书”工作室的主讲人伍健是章广镇鸦窝村文化管理员。她说书的内容涉及广泛,包括当地的好人故事、名人故事、民间传说、战斗故事、道德故事、保健知识、童话故事等,具体会根据听书人群不同进行区分,主要目的是为了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带动村民共同学习。

      老艺人刘学文今年74岁,6岁学艺,7岁登台演出。1990年6月5日,担任常山水泥厂立窑主任当班时,不慎烧伤双眼,造成双目失明。在章广镇综合文化站指导下,编写台词,演出学文大鼓、庐剧等文艺节目,多次参加市、区文艺演出和章广镇乡村春晚演出并获奖。他现在利用常山逢集日下午义务为群众免费开展《学文大鼓》演出。

      章广镇由于打造章广镇乡村春晚、智慧广电、小伍说书、学文大鼓等特色文化品牌,开展系列文化活动,为乡村振兴工作增加新生力量,增光添彩,成为乡村振兴新样板,提高了人民幸福生活指数。(沙扣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