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东“火焰蓝”河南驱“洪魔”——滁州市消防救援支队赴河南抗洪抢险救援情况纪实
2021-08-20 15:04:41 来源:安徽经济新闻网

      受台风“烟花”影响,7月17日起,河南省遭遇极端强降雨。7月19日20时至20日20时,郑州市单日降雨量达552.5毫米,全年近九成的降雨量一日之内倾泻而下,一时间城市陷于泽国,隧道积水、地铁乘客被困、城市交通几近瘫痪……河南告急!郑州告急!

      7月20日晚上10点,滁州市消防支队接到安徽省总队增援待命的通知后,立即启动跨区域增援预案,火速集结50名抗洪抢险突击队员、16辆消防车和1200余件救援装备。7月21日凌晨4时,部消防局和省总队下达增援河南郑州命令,方勇支队长率队星夜驰援,奔赴郑州救援一线。在14天的连续奋战中,参战指战员克服抗洪抗疫的复杂形势、高温酷暑的不利条件和两线作战的超强负荷,不畏艰险、不辞劳苦,先后转战郑州、新乡和卫辉三地,疏散营救被困群众592人(含6名婴儿),排涝40余万立方米,出色地完成了抗洪抢险救援任务,为打赢河南抗洪抢险城市保卫战做出了突出贡献,全面展现了滁州消防救援队伍过硬的素质、顽强的作风和良好的形象,受到消防局和总队前方指挥部高度认可、地方党委政府的高度肯定和人民群众的普遍点赞,先后获赠锦旗7面,并代表安徽省消防救援队伍接受了河南省委、省政府的慰问。再次证明,在这场千里驰援河南抗洪抢险战斗中,滁州消防救援队伍是一支能打仗、打胜仗的过硬铁军队伍。全体参战指战员忠诚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训词精神,用忠诚诠释了“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难”的铮铮誓言。

      排涝除险,昼夜奋战,践行“人民至上”。暴雨过后,郑州市学校、大型综合体、地铁等几乎全部被洪水灌满,车辆被淹,供水供电中断。抵达河南后,按照消防局和省总队前方指挥部作战指令,支队迅速投入战斗,承担多个重点区域排涝和救援任务。

      在郑州轻工业大学,强降雨导致学校地下库室和食堂被淹,配电房受损,学校停水停电,严重影响暑期留校师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增援指战员们在污浊、冰冷的水里摸索着将抽水泵固定,历经2天3夜,成功将地下室内的积水排空,配电房和食堂迅速恢复运行,1514名教职工学习生活秩序得到恢复。

      在郑州市正弘城商业综合体,地下共三层,有商场、超市、餐饮和停车场等各类场所,面对垂直18米的落差和建筑布局复杂的作业环境,指战员创新采取长距离垂直排涝法,总结形成了排涝作战“三多三保”战术,即:坚持“多维度侦察了解、多方位安全观测、多班组轮流作战”“后勤物资保障、通信全息保障、专家驻点保障”,通过2天2夜的奋战成功完成排涝任务,为后续复杂排涝工作提供了参考标准,受到部局和总队前方指挥部高度肯定。

      在郑州地铁4号线,全长约5公里,地下负2层,全部灌满洪水。指战员创新多点位综合排涝法、长距离接力排涝法,利用信息化手段辅助现场决策,在总队转战新乡后,支队21名指战员作为安徽消防救援总队唯一留守力量继续参与4号线最深处排涝清淤作业,直至圆满完成任务,历时6天6夜。

      在新乡卫辉市,在约3公里的卫河大堤上,排涝点作业环境非常恶劣,指战员冒着高温酷暑,穿着厚厚的连体胶衣和救生衣,忍着刺鼻的动物尸体腐臭味,在浑浊受污染的洪水里清理垃圾、排水作业,持续7天7夜,直至完成排涝任务。

      紧急救援,向险逆行,彰显“生命至上”。支队增援指战员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危放在首位,全力营救人员、转移群众、搬运物资,成为风雨中坚守的生命“摆渡人”。

      在郑州市栖瑞小区,地面积水最深处达3米,附近地下电缆、光纤设施全部被淹没无法抢修,连续3天断水断电,数千名群众被困,他们中有老人、孩子,有孕妇也有急需就医的病人,救援转移刻不容缓。“别怕,有我们在,马上救大家出去!”面对部分情绪激动的群众,指战员耐心为其疏导。由于积水面积大,地形复杂,经常有水下障碍物阻挡救援船艇前进。指战员采取前面派人探路、中间人员扶船、其他人员徒步背负被困群众的方法,梯次推进、同步作业。在洪水中,一名外地来郑的妇女怀抱1名婴儿与家人走散,方勇支队长了解情况后随即安排车辆护送,将婴儿抱上救援车即将告别的时候,婴儿柔软的小手紧紧攥着“救援大手”的温暖画面感染了救援现场的每一个人。一名80多岁老人独自被洪水围困,与家人失联,支队作战分队梁潇、蒋光正涉水将老人背上运输车,转移至安全区域,直至家人重聚,老人的儿子感动万分,以军礼表达了最大的敬意。

      在中原科技学院,现场近千名学生和群众被洪水围困,救援人员根据现场情况,果断以车换艇,将装满各种器材装备的卡车清空,用来转移群众。在一片汪洋的道路上,一辆挂有“火焰蓝来了”横幅的消防救援车辆缓缓而行,按照低档位高转速、寻找路牙石、途中不熄火、避浪稍加速的方法成功避开危险,成为疏散救助人民群众的“方舟”,为学生和群众开辟出了一条最短撤离路线。一双双小心翼翼的手、一个个宽厚坚实的肩膀,给了被困学生和群众最大的安全感。

      皖东“橙”光,商都热情,温暖风“豫”同“州”。“谁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就把谁放在心上……”这是郑州轻工业大学致滁州抗洪抢险突击队感谢信里的一句话,一直激励着全体参战队员自觉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不负重托、不辱使命。

      一颗赤胆的忠心。7月21日凌晨,在救援队伍集结到位、整装待发之际,方勇支队长接到家人电话传来的噩耗——父亲病故,去河南,还是去送老父亲最后一程?灾情就是命令,作为支队作战指挥负责人,方勇同志毅然做出选择——自古忠孝难两全,现在河南人民有需要,到河南去!为了不影响参战指战员士气、不影响支队全力筹备全省正规化建设现场会,他选择了隐瞒消息,强忍悲痛带队奔赴河南。当救援车队路过家乡阜阳时,他眼含泪水,默默地向着老家所在的方向敬了个军礼。

      一份勇毅的请战书。“我们深知自己肩上担负着重任,我们的家乡需要我去救援,而我们也有责任、有义务去支援灾区,去救助那些被困的家乡群众!”7月20日晚,市消防救援支队河南籍指战员徐鹏、李帅、张凯、白家旺连夜递交请战书,本不是抗洪突击队员的他们,以家乡之名请战。在积极参与救援的同时,他们还用实际行动感召了家人,白家旺的母亲和姐姐发动亲戚向灾区捐赠了2车物资,李帅与妻子一道向“红十字人道事业”捐款1万元支援灾区建设。

      一城温暖的关爱。河南人民的热情关爱给参战指战员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和温暖的回忆。走在路上,经常遇有群众主动打招呼,道声“谢谢消防员,你们辛苦了”。在正弘城作业期间,有个男孩在母亲的陪同下,拎着一壶蜂蜜水前来看望慰问消防员叔叔们,并激动地说:“叔叔,你们真是太帅了!”在消防员们清理水带时,一名小男孩开心地参与进来,并与消防员击掌约定,长大一起帮助更多的人。在排涝点附近,小超市多了一个特殊的“促销广告”:“消防武警你们辛苦了,矿泉水免费喝,管够”。清晨,露宿巷口的消防员发现营地路口多了一个小黑板和一些食物,小黑板上写着群众对过往行人的提醒:“他们在休息,请绕行”。这样的案例很多,指战员们开玩笑地总结了三不敢:不敢去便利店买东西,怕老板不收钱;不敢在就餐时段作业,怕老百姓送吃的;不敢白天撤离作业点,怕老百姓自发组织送行。

      党政关怀,媒体关注,鼓舞士气斗志。自增援河南以来,党委政府始终牵挂着前方消防救援队伍,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专门就安徽消防赴河南抗洪抢险做出批示指示,充分肯定,高度赞扬。滁州市委书记许继伟、市长吴劲、副书记金力先后致电前线,了解指战员参战情况,向指战员表达慰问和关心!滁州市政府专门向一线指战员发送慰问信,鼓励指战员“不畏艰险、不怕困苦、不辱使命,出色完成各项救援任务”! 慰问信极大地鼓舞了士气,凝聚了军心。滁州消防救援队伍抗洪抢险先进事迹和典型也受到各级各类媒体的广泛宣传报道,“叔叔,你们真是太帅了!”“你们是当之无愧的人民卫士!”“安徽抗洪消防员眼眶通红”系列短视频,持续播放量达5千万次,累计收获点赞量100万次。“人民网”刊发了“滁州‘火焰蓝’驰援郑州忙排涝”,“新华网”刊发了“白家旺,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光明网”刊发了“暖心小黑板守护消防员安睡”,“中国应急管理报”刊发了“安徽滁州消防抗洪增援队伍抗洪抢险中的温情瞬间”,安徽新闻联播连续5天报道滁州消防支队河南抢险救援先进事迹和典型故事,滁州广播电视台每天聚焦滁州消防队伍抗洪抢险实时动态,推出数条专题报道。

      使命所向敢打必胜,以战促战再接再厉。滁州市消防支队为保卫河南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维护滁州社会稳定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可歌可泣的贡献! (刘强明 陈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