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民生工程投入首次超过千亿元
2019-01-17 14:00:57 来源:

 

安徽省33项民生工程投入首次超过千亿元,达到1067.3亿元,增长13.5%。”1月16日下午,安徽省财政厅厅长罗建国在省“两会”新闻中心召开的媒体见面会上提到。
“各项民生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省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各项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健康安徽建设深入实施,社会保障工作全面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脱贫攻坚连战连捷”,安徽省财政厅在2018年民生建设工作中亮点频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进度一直保持全国前列,特别是构成民生支出重要内容的教育、科学技术、社保、交通、城乡社区支出等,增长均快于全省财政支出平均水平。罗建国介绍,2018年安徽省财政聚焦脱贫攻坚、生态环境、基本公共服务功能建设等重点领域,进一步拓展内涵、丰富内容,建立了省市县专项扶贫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财政政策让群众满意度达到90.9%。
 在2019年民生工作重点安排上,罗建国表示,要强化财政民生保障,增加省对市县一般性转移支付,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创新财政支持方式,坚持引导带动和放大撬动,不断放大财政资金效应;精心做好民生工作,支持就业、义务教育、公共文化服务、养老保险、健康、住房保障等方面的建设;扎实推进民生工程,围绕“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持续加大投入力度,新增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养老智慧化建设、就业创业促进工程等项目;创新完善民生管理,在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领域,引导社会力量有序参与民生建设和建后管养;巩固提升民生绩效,对当前社会关注度高、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项目开展第三方绩效评价。
媒体见面会上,4名代表委员结合自身工作回答了民生工程的相关提问。
作为教育领域的专家,省政协委员、合肥学院艺术设计系主任谢海涛围绕“合肥市教育民生工程亮点”话题回答了记者提问。他认为,2018年合肥市健全义务教育制度,对贫困生的补助力度加大,建档立卡,对义务教育的财政支出落实到位,有效地提升了义务教育水平。在学校健康工程方面,合肥市中小学生午餐配送工程连续两年被评为市民生重点工程。此外,他建议,财政在继续支持幼儿、职业、义务教育的同时,应该加大对综合教育示范基地和应用型大学的投入。
在介绍去年淮北市为确保民生工程实施营造良好氛围的方式和亮点时,省人大代表、淮北市广播电视台副台长胡溟遐表示,该市广播电视台在民生工程实施过程中,在公共媒体开设专门栏目解读民生政策,还保证每月对民生项目工作进行随机突击监督和曝光。此外,淮北市还在全市22个乡镇办事处举办“民生工程政策文艺巡演”,利用节日集中宣传深入村居开展民生政策宣讲活动,面对面向群众宣传民生工作。
“现阶段安徽省亟待得到改善的民生事业有哪些?如何去改善?”面对记者提问,省政协委员、滁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杨庆毅结合滁州市民生工程实施情况给出了答案。他认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从就业、社保、医疗、食品安全、住房保障、安全生产等方面入手。“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要。食品安全是当前民生领域的一个突出问题。要严格市场准入,规范许可,严格监管,严厉打击。”杨庆毅说道。
“在基层民生工程实施的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作为一名村党支部书记,省政协委员彭代高见证了民生工程实施前后基层的变化,“去年我们整合各方资金,投入近400万元建成了15.6公里的水泥路,目前全村已实现组组通水泥。”同时,他希望将来村里还能实现道路户户通和高速出口乡村快车道。
 

责任编辑:王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