筹备三年,酝酿已久的《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近日由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办法》涉及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风险管理体系、风险数据和风险模型管理、信息科技风险管理、贷款合作、监督管理等方面的核心内容,系统完整地为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制定了“基本法则”,在强化风险管理的同时,遵从市场原则与行业规律,给予商业银行更多权限,作出灵活的政策安排,有助于互联网贷款业务长期健康持续发展。
与传统线下贷款模式相比,互联网贷款具有依托大数据和模型进行风险评估、全流程线上自动运作、较少人工干预、极速审批放贷等特点,在提高贷款效率、创新风险评估手段、拓宽金融客户覆盖面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近年来,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快速发展,各类商业银行均以不同方式开展互联网贷款业务,尤其是小额信贷的移动化业务。《办法》顺应这一金融科技化的趋势,明确小额信贷的上限,放宽对商业银行异地线上放贷限制等。
《办法》也顺应了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下市场主体对线上金融的需求。疫情突显“无接触”线上金融的强大优势,在线金融服务成为针对小微企业的重要模式。5月8日,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19-2020小微融资状况报告》显示,数以万计的小微企及个体工商户展现出强大的经济韧性:绝大部分扶一把就能活;40.5%有资金需求的长尾小微经营者在通过互联网银行融资自救;70%获得贷款的小微经营者认为精准“滴灌”的无接触贷款有实效,平均1块钱的利息能产生约2块钱利润。可以说,《办法》坚持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适应了金融科技发展的趋势,为广大小微企获得小额信贷带来便利性,可有效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与融资贵难题。
同时,《办法》明确加强互联网贷款监管的新措施,如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规定银行应当建立互联网借款人权益保护机制,将消费者保护嵌入互联网贷款业务全流程管理,要求银行应充分披露贷款主体、实际年利率、咨询投诉等信息,不得委托有违法违规记录的合作机构进行清收。众所周知,近几年互联网P2P平台的暴雷高发,让广大民众的资金受到巨大损失,给互联网贷款的发展蒙上一层阴影。此次《办法》为互联网贷款“规范”和“正名”,这既能防范互联网贷款风险,又能给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正规军占据未来市场主流提供重要契机。
责任编辑:杨力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