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三代人的春节记忆
2019-02-07 14:46:50 来源:
年,是什么?
有人说是让我们连在一起,有人说是年三十的一桌年夜饭,也有人说是翘首以盼的年终奖和年货,还有人说是门前贴起的门对子和挂起的红灯笼……
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最期盼的还是一家子的小团圆,有衣柜新衣裳的清香,有灶台油锅里滋滋响的肉圆子,还有围坐一起看春晚的压轴节目《难忘今宵》。
每个人记忆中的过年都不一样,每一代人亦是如此。随着年岁的增长,对于年味儿的感知也在不停变化着,但可以肯定的是,过年的温暖和快乐是一样的。
“50后”老汪
过年意味着能吃上荤油和鸡蛋
聊起春节,勾起了65岁老汪的童年回忆。最让他难忘的,还是在村里祠堂过年的那个春节,一整个村的村民都聚在祠堂里,老人、大人、小孩围着八仙桌,几十桌数**一起过年的场景,至今记忆犹新。
老汪告诉记者,小时候生活条件艰苦,往往是吃不饱也穿不暖,最盼的就是过年,对于那个年代的小孩来说,过年就意味着吃上荤菜和鸡蛋。“当时日子苦,一年到头都是自家种的素菜为主,稍微能沾点荤腥的菜肴都让人馋得不行。”
后来长大了,生活条件慢慢有了好转,家里开始养鸡养猪,农历小年前后的杀年猪,能够让自己美美地饱腹一顿。那也是年前最忙碌的时候,家家户户开始磨豆腐、蒸年糕、熬米糖……但凡去一户家中,厨房的灶台上都会冒着热气,和大人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聊着家长里短,但总是离不开过年这个话题。
“80后”小任
熬更守岁看春晚才有春节仪式感
相比较50后,80后的一代,生活条件好转,但物质还较为匮乏,对于一个常年生活在农村子里的孩子来说,一年当中最高兴的事情就是过年。
小任介绍说,到了过年,平时见不到也吃不到的糕点零食,会被长辈提前备好,早早装进搪瓷罐和铁皮箱里头,即便春节前吃不到,看着嘴馋也很高兴。
在她的童年记忆里,对于过年,最难忘的还是每年年夜饭后都少不了的春晚,感觉只有一家人看了春晚,这个春节才有了仪式感。
每年的除夕夜都会跟着大人们熬更守岁,就为了看春晚主持人数倒计时迎接新年,然后大人们就开始放鞭炮,寓意新的一年里红红火火。新年的钟声敲响之后,一家人还能再吃上一顿,煮粽子、剥茶叶蛋,最爱吃的还是平时很难吃到的旺旺雪饼和花脸蛋糕。
大年初一开始,亲戚之间会一家家串门拜年,每到一家,就会收到春联纸糊成的红包,里头装着2块到10块不等的现金,虽然不多,虽然要交给父母,但在那个年代已经足够让自己开心上一整天。
“00后”汪璇
难得一见的玩伴能聚在一起
00后是最为幸福的一代,因为物质开始丰裕。2008年出生的汪璇,今年已经上四年级,掰掰手指头,过了这个年汪璇就12岁了。
对于她们这一代来说,年味似乎没有了那么浓郁的感知,回想起来,“过年就是能够和亲戚家的同龄人一块闹一块玩,有的甚至一年也就见上这一面,但彼此的关系都很好。”
随着学业的繁重,过年对于汪璇来说,更多地可能是意味着放一个长假,关注点已经不在吃穿上面。但即便如此,每年年夜饭妈妈做的中和汤和肉圆子等,还是汪璇一直念念不忘的几道美食。
在这个寒假前的期末考试,汪璇的语文和数学成绩都让她自己满意,唯独英语,一直让她耿耿于怀。谈到新年愿望,出乎意料的是,汪璇并没有提及自己想要的新年礼物,也不是想让父母带着出去游玩一趟,而是想着能在新学期,英语成绩能够有所提升。
50后、80后,和00后相比,年龄上相差的不止是一代,甚至跨出了半个多世纪,但尽管时代在变迁,置办的年货在变,过年的形式也在变,但作为人人都有的一种情怀,春节这个饱含人情味的节日始终没变,这就是春节,这就是年。
 
 
责编:王换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