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侨界资源优势开展招商引资,引进高端项目300多个、资金1600多亿元;引导侨界参与社会公益活动100多场次,累计捐赠总额2097万元;15家文化交流基地遍布全省,打造服务侨界群众新平台……记者8月22日从省侨联获悉,党的十九大以来,我省侨联系统坚持“国内海外工作并重、老侨新侨工作并重”“拓展海外工作、拓展新侨工作”,聚焦“五大发展行动聚力工程”,为推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凝聚侨心、汇聚侨力,作出积极贡献。
借助中国国际徽商大会平台,省侨联连续多年举办“国际人才与安徽高新技术发展项目对接大会”、“百家侨企”高新技术项目签约等对接和推介活动,邀请美国、加拿大、德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等50多个国家400余位侨商、侨界高科技人才参加活动,组织嘉宾赴16个省辖市考察对接,促成威迪智能玻璃、恩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水系离子电池生产项目等70个合作项目签约,总投资近300多亿元,涉及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多个领域的高新技术行业。
积极探索“地方侨联+”工作模式。2017年,省侨联找准中国科大校友会这个“切入口”,吸引中国科大等海外高校杰出校友反哺安徽,先后联络20多个海外校友会,联合合肥市政府、中国科大校友总会共同主办了中国科大海外杰出校友“巢湖侨创峰会”,成功探索以“地方侨联+高校侨联+校友会”新模式和“市县侨联+省级示范中学校友会”新模式,开辟新侨人才工作新路径。
广泛汇集侨界爱心力量,省侨联积极参与我省精准扶贫,配合地方政府扎实做好对口扶贫工作。充分发挥侨商联合会、在肥高校志愿者联盟等涉侨组织作用,鼓励和引导侨商侨企结对扶贫,帮助贫困村筹集资金建设光伏发电扶贫项目、修路修桥。积极争取中国侨联支持,推动“珍珠班”“树人班”“侨爱光明行”等扶贫项目在安徽实施,加大向贫困地区定向帮扶力度。
深化亲情中华品牌,省侨联先后组织“亲情中华·美好安徽”艺术团赴美国、新加坡、日本访问演出,讲好安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同时,充分发掘文化资源优势,注重调动地方侨联积极性,先后成功申报并被认定包公祠、李白文化园、寿县古城、亳州古城、歙县古城、泾县宣纸文化园、醉翁亭文化园等15家文化单位为“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这些文化交流基地遍布全省各地,为传播徽文化、提升地方特色文化影响力、服务侨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供了重要载体。
(责编:耿纬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