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发展信心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2-12-20 14:57:11 来源:
12月15日至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连日来,安徽民营企业家认真学习会议精神,对未来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充满信心。
 
省工商联副主席,安徽省生态农业产业商会会长、安徽朗坤物联网有限公司董事长徐珍玉:笃定初心,在搏击中展现强大生命力
 
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今年的经济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我第一时间认真阅读了会议新闻,感到会议对今年经济工作的评价,既精准,又到位,让人十分提气。
 
这次会议强调:“要尊重市场规律,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对各类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这给了非公企业坚强决心和坚定信心,表明了党的一贯立场和支持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没有改变,也及时给民营企业家送来一颗“定心丸”。
 
党中央高屋建领,构建新发展格局,让我们看到未来发展的新气象,也让我们更坚定了自己的使命和担当。作为新时代的行业人和企业人,我们要做社会财富的创造者,要用万分的热情、担当的勇气和诚信的精神,为人民的美好生活添砖加瓦,为行业的创新发展探索道路。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团结起来,苦练内功,与时代同振,以更加自信、更加昂扬的姿态走向未来。
 
企业家本身就是在困境中成长,但是只要有政府的政策与扶持,我们就能坚定信念,用心将企业做好、做强、做大。身为企业家,我们自当弘扬创新争先精神,坚持稳中求进,狠抓改革落实,积极应对新问题新挑战,有效地推动安徽经济高质量发展。
 
十多年间,朗坤通过应用5G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前沿科技,实现解决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振兴乡村等全面升级,朗坤品牌领跑全国。如今,朗坤已实施立足国内,面向全球的战略布局。朗坤始于农,兴于农,更不忘反哺于农,项目遍布全国各地,更在江苏滨海建成国内首个一流的“三农云”大数据中心。时代赋予了安徽朗坤不断发展的磅礴动力,感恩与回馈更是成为朗坤人坚实笃定的产业初心。朗坤也将在搏击农业市场的栉风沐雨中,展现出更强大的生命力。
 
省总商会副会长、安徽桃花源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磊:行稳致远,做新时代追梦人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大力提振市场信心”“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等,突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强调“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给广大民营企业家吃了颗“定心丸”,是实实在在的利好,令我们深受鼓舞,倍感信心和温暖。
 
壮阔征程看开局,中流击水看起势,新时代十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十年。安徽桃花源工贸集团在国家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始终秉承“创造桃源般生活”的企业愿景,坚持创新创小业精神,增强企业创新发展动能,凝心聚力,实干兴企,在各个领域均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作为当代青年企业家,我将在国家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坚定不移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精神的鼓舞下,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不断增强创业、创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办好企业,担好责任,造福社会,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贡献民企力量。
 
安徽水清木华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胡坤:发展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召开让我们倍感振奋。民营经济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同等对待,意义重大。特别是在不久前,我省出台政策,鼓励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混改,就是对民企发展的充分肯定;其中首批已试点了几家,并设立了混改基金。这些对于我省民营经济发展都是利好的信号。对于民营企业来说,这是机遇,未来竞争环境将更优越,可以更好地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同时也是激励,让民营企创业能够更好地参与乡村振兴、绿色高质量发展。
 
目前,安徽水清木华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肥东县白龙镇青龙甸经营了2500亩的碧根果种植园,下一步,公司计划用3~5年时间把碧根果的种植面积扩大到10000亩,以带动更多的当地脱贫户、其他农户就业,提高收入。同时,立足乡村,以发展特色产业,助力安徽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发展。
 
合肥市盛和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盛英舜:助力更多“皖产”商品走出去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两个毫不动摇”,既明确了国企在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发展安全上的主导作用,同时,把充分发挥民营经济的市场灵活性,充分带动就业作为重要补充。
 
一直以来,政府在投融资、信贷、法律等方面给子了民营经济充分的滋养和平等地位,相信民营经济活力将在未来发展中得以更好释放;特别是在当下,安徽民营经济发展对全省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很大。
 
合肥市盛和进出口有限公司将充分利用政府给予民营经济、民营企业发展的有利契机,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助力工贸一体化发展,让更多“皖产”商品走出去;同时,希望政府部门、金融部门,在信贷、投融资等方面,给予民企更大的支持力度和优惠政策。(记者张茜 见习记者方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