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1年,安徽民营经济活力迸发。民营企业达173.6万户、增长14.9%。培育高成长型小微企业100户、专精特新企业400户、专精特新冠军企业101户,争创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9户、居全国第8位,获批国家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4.26亿元、居全国第1位。全省新增上市企业22家,其中专精特新企业上市19家。推深做实“百名干部进千企”“十行千亿万企”活动,深入企业现场解决间题672个,投放专项信贷资金5392.5亿元、服务中小微企业近23万户。
制造强省扎实推进。2021年,电子信息制造业营业收入突破5000亿元,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718户,新增营业收入超百亿元企业14家、总数达50家,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20万辆,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7.9%,同比提升1.6个百分点。
内培外引增添动能。全面启动“亩均论英雄”改革,扎实推行“零增地”技改,实施亿元以.上技改项目1096项。深入开展十大新兴产业“双招双引”,成立高端装备、智能家电工作专班,招引项目705个、投资4283.7亿元。开展中国声谷“双招双引”专项活动,签约项目23个、投资241.1亿元。
工业互联发力起势。制定实施工业互联网三年行动计划和专项支持政策,推动设立10亿元资金、100亿元基金,启动建设奇瑞“海行云”、海螺“云工”、科大讯飞“图聆”“双跨平台”,建成行业型、区域型和专业型平台81个,其中工信部重点平台23个,工业互联网培训达2.7万人次。“羚羊”工业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集聚服务商391家、工业APP超3000个,服务企业超万家。新增5G基站2.67万座,实现5G网络地市主城区全覆盖、县城乡镇重点覆盖。“皖企登云”提质扩面,新增“登云”企业7300家;工业云平台应用率达57%,居全国第5位。
创新驱动方面成效显。成功创建玻璃新材料、智能语音两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新增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4家,培育省制造业创新中心10家、省企业技术中心169家,完成重点产学研合作项目124个。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首批“揭榜挂帅”攻关项目已完成1/3,熔喷保暖隔音材料、先进核能装置辐射屏蔽构件等8项技术产品打破国外垄断。大力实施安徽工业精品提升行动,培育省级新产品436个、工业精品120个;争创中国质量标杆企业3家,培育标准化示范企业59户。
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8500台,培育智能工厂41个、数字化车间227个。深入开展节能环保“五个一百”提升行动,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22家、绿色设计产品115项、绿色园区3个、绿色供应链示范企业7家,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同比增长29.5%。(记者 张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