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园区上半年共实现经营销售收入323亿元、财政收入26.2亿元、税收2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2.2%、34.6%和40.1%。”日前,记者从省发展改革委获悉,今年上半年,我省南北合作共建园区抢抓建设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政策机遇,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实现“十四五”较好开局。
我省南北合作共建园区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相结合,推行“公建民营”模式,积极创新融资方式,探索实施利益共享机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坚持产城融合,推进道路、标准化厂房等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配套建设,园区承载力进一步提升,功能更加完善,为园区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招商引资方面,各园区充分发挥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政策优势以及合作共建体制机制优势,创新招商方式,围绕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全力开展招大引强和项目建设工作,持续保持引进一批、建设一批、建成一批的梯次推进格局。
据了解,自2012年启动《合作共建皖北现代产业园区实施方案》以来,我省南北合作共建园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共建园区的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4年9月,临庐现代产业园正式获批设立,自此临泉与庐阳正式结缘。临泉县是位于皖西北的国家级贫困县,庐阳区是经济快速发展的省会合肥核心城区;一方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盛产优质农产品,一方有先进的思想理念和优秀企业。为使临庐产业园快速高效发展,庐阳区派驻懂经营、会管理的优秀人才长期驻点园区,手把手指导;建设中缺资金,庐阳区解囊相助。
从第一条道路建成通车,第一处安置区竣工交付,第一条地下综合管廊全线贯通;从一片荒地白手起家,到“省考”援建方“三连冠”,临庐现代产业园不断夯实,交通、水电、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速度聚集人气;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国际汽车城、特莱斯等企业相继落地,电子信息、家电制造,农副产品深加工等特色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与此同时,园区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提高管理服务水平,从工业项目寥寥可数,到企业林立星罗棋布;从投资者闻风而逃,到如今客商盈门从皖豫边界农业大县转身工业经济突飞猛进,临泉坚持走工业强县的发展路子,硬是闯出了一条由经济谷底跃然腾飞的路子。
7月23日,阜合园区举行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仪式,21个项目总投资78亿元。项目建成投产后,将为阜合园区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发展动能、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阜合园区产业集聚初步显现,交通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绿色食品等主导产业发展壮大。园区年经营收入由20亿元增长到143亿元,年均增长64%;年工业总产值由11亿元增长到73亿元,年均增长61.6%;年财政收入由2.3亿元增长到6亿元,年均增长26.7%;年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由29亿元增长到62亿元,年均增长20.4%。
近年来园区高度重视创新驱动,强化与大院大所合作,着力引领创新升级,着力推进创新成果转化,集聚了厚积薄发的新动能,主动融入长三角,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形成了一区多园、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合肥作为合作共建园区的“娘家人”之一,进一步强化对园区发展的支持,同时以共建园区为载体,推动阜阳与合肥两市间开展更大力度的产业协作、人才交流和资源共享,在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上取得了较大成效。(记者张茜)
